时至初夏,万物峥嵘。5月21日,全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围绕“加强央地合作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两大建议,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会生在其“关于推动环保企业混改,打造环保行业龙头企业”的议案中进一步提出,将混改融进环保有望成为助推环保转型升级,甚至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进行混改是环保产业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环保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具有前期投入大,后期运行回收成本慢的特点。与动辄万亿级投资规模的环境治理市场相较,国内环保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由于金融控债防风险、降杠杆等因素影响,给过去一段时间里民营环保上市企业融资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频频出现现金流紧张问题。
加之公众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投资越来越大,国有企业更具资本和资源整合优势,更大的资源配置能力也决定了国资更适合承担环境治理的任务。这样的设计亦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相应地,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央地合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环保将令国资焕发活力,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壁垒。
当前,“环保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许多企业关注的话题。经历一场“寒冬”,去年以来,多家民营环保上市公司引入国资,加入“国家队”。据一财网5月21日报道消息称,从2018年至今,有21家民营环保企业引入了国有资本。参与入股的国企以北京、四川、江苏、浙江等地的地方性国企为主,民企则涵盖水务、大气、固废、生态等多个环保细分领域。
仅就2020年而言,过去短短5个月内铁汉生态、国祯环保、碧水源等多家环保企业相继发布公告称,与国资达成合作。地方层面,辽宁、陕西、浙江、广西、青海、内蒙古、重庆、江苏等8个省区市相继建立了省级环保产业集团。另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此前发布的《2019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跻身前十的环保企业中民企仅剩1家,8家为国企控股企业,1家有国资入股企业。
随着国资不断入场,环保市场竞争格局、资源分配及资金链条传递都将呈现出全新气象:国企的优势是做平台,而民企则有技术专长,双方是相互支撑的关系。东莞证券研究报告称,环保企业2019年融资出现回暖,国改、混改后的企业融资改善幅度更明显。行业兼并重组后,民营环保企业的生存空间并不会变小。反而央企等国资的入场带来了增量,进而挖掘了环保市场空间。有国际咨询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预计达10万亿元。
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以后兼并重组还会持续,并进一步加大。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民营上市公司控股权受让方依靠自身的优势可以使陷入困难的上市公司逐渐走出困境。在助力加快融资进度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国资背景也为环保企业的市场拓展带来便利。注重探索商业模式,具有以技术为引领、资金为主推的商业逻辑。
正如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所言,“当前环境产业领域,民企国企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而在行业洗牌加快之际,环保民营企业也将转向以技术、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环境治理细分市场板块。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AG贵宾会环保”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dghangyuqj.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及时删除内容。